• 光影集合 Light collection

    管理体系论坛——科研型企业和谐共赢管理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2/8/9 11:02:22  点击:79717

     ----中石化江苏物探研究院  王  勇  许志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油田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对从事物探资料处理、解释、技术服务的单位来说,面临的竞争局面更加严峻。企业内部随着国内人才市场的日趋成熟,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现象日益突出,自身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下降。企业要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没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是注定要被市场淘汰的企业,没有占领市场制高点能力的职工队伍是注定要被排斥出局的队伍。而竞争优势的高低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强弱。为此,物研院适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大力开展和谐共赢管理方式的探索,以提升物探资料处理、解释、技术增值能力,为客户服务能力,为职工自身价值实现能力为出发点,努力占领物探资料处理、解释技术制高点,创新企业和谐共赢哲学,不断提高物探资料处理、解释技术,为油田勘探开发作出新贡献,提高开拓市场、搏击市场的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和谐共赢管理方式产生的背景
        1、随着国内油气勘探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对从事物探资料处理、解释、技术服务的单位来说,面临的竞争局面更加严峻,不但国内物探资料解释市场正在加速国际化进程,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短时间难以改观;而且,国际上实力雄厚的物探资料解释公司抢滩国内市场已从可能成为现实。所有这些,对于以技术服务和劳务服务为主的物探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物探企业要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高低取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强弱。
        2、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质上是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表现在获取资源、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战略管理和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能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某些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和谐共赢管理方式的实施,是企业自身发展技术的能力、为客户服务能力、及职工自身价值实现能力等主要竞争要素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移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所在。
        3、物探资料处理技术是江苏油田勘探开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科研密集的单位,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必须大力培育核心能力。同时,物研院又是服务型单位,其服务能力的高低、服务手段的优劣、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以后的生存与发展,大力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努力提高服务水准和品格,是唯一的选择。物研院深深感悟到:没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是注定要被市场淘汰的企业,没有占领市场制高点能力的作业队伍是注定要被排斥出局的队伍。
        基于以上认识,物研院从2006年开始认真处理好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提升物探资料处理、解释技术增值能力、为客户服务能力,为职工自身价值实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nextpage]
        二、和谐共赢管理方式的具体思路
        和谐共赢管理方式的探索就是以企业核心竞争理念为依据,以提升物探资料处理、解释技术增值能力、为客户服务诚信能力,为职工自身价值实现能力为基础的三大经营战略,全面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方式。
         一是建立了物研院技术增值体系。技术增值体系是把企业现有技术作为价值创造中心,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以价值增值为依据,营造企业技术增值的管理机制,提高获取市场价值的核心能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的增值,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支撑。
        二是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依托,以油田勘探开发效益的增长、物探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基层管理的深化和加强、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层等为中心,以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为着眼点,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设置。首先按照自然年龄结构,形成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队伍结构;其次按照文化结构,形成以本科、硕士学历为基础,以博士为带头人的队伍结构;第三按照专业技能结构,形成以物探、地质、计算机为主体专业的队伍结构;第    四按照职业和工种结构,形成从决策者、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和服务人员的、从上到下的金字塔结构。
    三是大力推进适用新技术的研发力度。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不等于成果,知识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知识并不就是经济,只有学以致用,善于创新,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才能变为财富。

        三、和谐共赢管理方式的主要做法

    (一)技术创新管理增值化

        企业技术增值管理的本质是要最大化地整合现有的相关的资源,并把资源导向能更有效地实现价值增值的方向去。管理的本质是效率,管理的核心是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资源是稀缺有限的,只有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企业才在竞争中为企业带来最大价值。企业技术增值管理的本质,是把企业技术资源导向明确并且能更有效地实现价值增值,实现管理的效果和效率的统一。

        1、建立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从物研院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看,企业内个体的创新潜能和创新动力蕴藏在不同的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个体中,要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潜在的创新动力变成现实,必须从他们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入手,充分激发和强化企业职工的技术创新动力。为此,自“十五”末,物研院全面启动和实施以“尖子人才、尖子技术、尖子效益”为主要内容的“三尖工程”,建设“人才高地”。

        一是分专业、分专项、分门类、分层次认定尖子,调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争取每年产生5—10项尖子技术,1—3名尖子人才,形成2—5项技术产品,为年终产生尖子效益奠定基础。

        二是以创新精神实施“三尖工程”。尖子之所以成为尖子,就在于他(她)能想别人所想不到的或者不敢想的,能做别人所做不到的或者不愿做的,更在于他(她)敢想敢做别人已经想过而没有敢做、做过而没有做好的事。

        三是以竞争优化促进“三尖工程”。尖子是在竞争环境中产生,也只有竞争才能快速产生尖子,尖子也只有积极参加竞争才能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四是正确处理拔尖与生产、科研的关系。拔尖是在生产、科研中拔尖,在生产攻关中拔尖;拔尖就是科研中的创新点,是对技术难题的突破点。所以抓“三尖工程”,就是抓住了生产、科研工作中的核心;“三尖工程”抓好了,生产、科研也就抓好了。[nextpage]

        2、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技术创新组织可以分为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外部组织有企业战略联盟、虚拟企业、产学研合作等,可以认为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寻求外部资源的方式,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组织的补充和外延。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与外部组织相比更加重要,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主要有创新小组、技术中心等。为此,物研院完善了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管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成功率、减少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损失。加强了与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石油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地球物理所、地质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合作研发力度,借助他们在勘探领域里的最先进理论和学术方面的优势,合作研发、成功培育了《垂直地震剖面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获中石油总公司技术进步一等奖;《地震资料叠后最优化处理—无井LOG的实现及其在岩性识别上的应用》获中石油总公司技术进步二等奖等一批技术含量高的成果,较好的解决了项目研究风险因素。同时提高了物研院的整体研发水平和实力。

        3、加强技术转移过程管理。科研成果的转化是科研管理的重要部分,转化的形式有院内推广应用、油田内合作推广、局外转让销售等多种形式。一项成果只有尽快将它推广,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取得效益。在成果转化这方面,物研院对能切实解决生产难题的新技术,采取生产管理和科研推广相结合的方式迅速推广,要求常规生产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使用这些已开发的新型技术,并和生产项目的完成验收相挂钩。对于物研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些特色软件成果,加强产品的商品化和包装销售工作,利用多种场合宣传,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及时将这些成果转让或服务于国内市场。如无井LOG、三维相干体、转换波处理、波场分离去噪等技术均占有了一定的市场,扩大了中石化重点科研院所(物研院)的知名度。

        在油田内推广方面,物研院一般采取合作研究的模式,以合作项目为纽带,带动技术的推广普及。近年来,物研院和采油一厂、采油二厂、安徽采油厂、安徽勘探处、地质研究院采取了生产项目、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在互相学习的同时,也使得一些好的技术能迅速为大家所接受,在油田开发中发挥作用。此外,物研院将近年来研究成型的技术系列,服务于外探区油田、煤田,提供对外整体技术服务,在青海、新疆、海南、海洋、煤田等单位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服务过程中,赢得了较好的外部市场声誉,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

        4、完善技术管理机制。为了更加规范技术创新行为,物研院将科研项目管理纳入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来,使科研项目从立项、任务下达、项目设计与评审、过程质量控制、研究内容、周期、调整更改、项目验收、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了相应的项目运行管理全过程的各项纪录。做到掌控课题进展,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验证,整个过程控制有案可稽。改变了过去那种重项目立项、验收两头,轻过程质量控制的缺点,保证了科研项目的成果质量。近几年来,物研院继续建立和完善创新奖励政策、科研跟踪评价体系、技术成果转让奖励办法以及职工素质综合评价体系等,先后出台了《江苏油田物研院科研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物研院软件管理制度》等六项管理制度,《江苏油田物研院科研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使科研项目立项、任务下达、项目设计与评审、科研项目过程质量控制、研究内容及周期调整更改、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成立院“三尖工程”领导和研究小组,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制定“三尖工程”实施方案和奖励办法。[nextpage]

    (二)客户管理诚信化

        诚信体系是以信用关系、信用制度为基础,在经济活动、社会交往过程中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并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作用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公共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等诸方面。物研院作为一个科研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取得一席之地,除了技术装备实力外,在内部需要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在外部需要提升满意度、信誉度和知名度。因此,建立诚信体系,规范诚信标准,努力培育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就成为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根据物研院的实际,以“诚信、奋进、创新、争优”的企业精神为灵魂,从六个方面建立体系、规范标准。

        一是围绕甲方(客户)的要求,建立甲乙双方互利双赢的价值观念。首先,引导职工正确认识资料处理市场的状况。随着资料处理市场机制的逐步规范,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通过对近几年物研院对外资料处理市场变化的分析,职工队伍中提出了两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原有的资料处理市场会失去?二是为什么开辟新的市场怎么会这么难?通过与兄弟单位的对比,职工中逐渐形成了“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相信别人就是相信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其次,建立以质量求发展,实现甲乙双方互利双赢为目标的价值观念。一方面,以客户的利益至上,按照甲方所要求的,及时沟通双方的技术要求和意见,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甲方没有要求的,力所能及地去考虑,力争最圆满地、超值优质地完成甲方的任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我院的技术优势,加强技术服务,提高资料处理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

        二是把班子作为诚信的核心。建立诚信体系,各级领导班子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物研院以“为甲方创造效用、为企业创造利润、为职工创造福利、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目标,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融合、科学高效、清正廉洁、率先垂范”作为标准,来规范班子成员的行为。实施四大战略和三个创新的工作思路,来统一职工的认识和行动;坚持一个正确的用人标准,努力把那些领导靠得住、群众信得过、工作有本事的人调配到领导岗位上,加强教育和管理;建设一个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对内负责和对外负责的有机统一;营造一个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做真抓实干的带头人,诚信服务的执行人,职工生活的贴心人,廉洁奉公的清白人。

        三是把员工作为诚信的主体。企业品牌的打造需要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每一个员工都是诚信品牌的实践者。因此,物研院以培育每一个员工都要成为企业的诚信“名片”为目标,把“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技艺精湛、优质服务、重于操守、团结忠诚”作为诚信标准,来规范员工的行为。把打造诚信品牌的过程作为一个企业职工互信互动的过程,加大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的力度,在强化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在文明施工上出成果,积极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nextpage]

        四是把制度作为诚信的保证。诚信作为一种责任,它是道德规则、制度规则和法制规则的有机统一。诚信品牌的打造,依靠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同时也需要制度规则来规范,通过制度建设来保证诚信体系的实施运行。物研院建立完善了项目、合同、成本、材料、设备、安全、质量、技术等十二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同时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并采取试点的方式加以推广运作。如解释二部仅项目管理制度一项就制定了24项具体考核标准。通过这些标准来保证诚信体系的正常运行。

        五是把项目作为诚信的考场。物探资料解释是物研院生产经营的主战场,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集结地,同时也是检验诚信品牌的主考场。因此,物研院以“遵章守法筑精品、持续改进促发展”为管理方针,把“严密现场组织,严格程序运作,严细规章制度,严守合同条款,严明奖罚兑现”作为诚信标准,在内外市场的项目上加以贯彻实施,努力实现“干一项工程、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占一片市场”的目标。

        六是把社会作为诚信的窗口。面对当前社会信用严重缺失、市场竞争很不规范的现实,物研院在开拓社会市场中,不忘自己是“国家队”的身份,不忘自己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历史使命,以打造“仁义之师、文明之师”的品牌为目标,把“追求卓越、团结友善、明礼诚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作为诚信标准,特别是在处理客户关系上,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人,用良好的形象影响人,用石油人的优良传统熏陶人,从而为开拓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职工个人价值管理最大化

        职工个人价值管理最大化,就是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人的价值,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潜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改善和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共分为5个层次,而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是一个人的最高目标。物研院围绕职工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竞争性的价值观,虽然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但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物研院积极采取措施,引导职工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树立一种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一是为职工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舞台。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专业水平的高低,让能者适其位,平者让其位,庸者下其位。首先建立内部模拟市场,发挥专业人员的技术特长。近年来,对所有生产、科研项目都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落实,所有的项目组都要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来产生,职工上岗要凭能力、靠竞争,职工的收入与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掌握新技术、能力强、作风硬的人员就成了“抢手货”,一个人能同时参加多个项目组,锻炼机会大大增加,自身价值也得到充分地实现。在一次处理项目招标会后,有的技术人员讲,现在到了凭本事吃饭的时候了,再不好好学技术,就会被淘汰。其次,建立岗位竞争机制,实行干部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去年以来,在科室长的选拔过程中,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使一批能力强、业务精、懂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走上了科级干部领导岗位。选择了4个科级岗位进行公开招聘,有16名技术人员参加竟聘。如今,“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竞争无处不在、努力不能停止”已经成为我院职工的自觉意识。[nextpage]

        二是引导职工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利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了“远学郑培民,近学身边人”的活动,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向郑培民学习的同时,向局好公仆朱立华同志学习,增强工作中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院职工向局劳模许江桥同志学习,并对照先进找差距。先后召开了劳模座谈会、学习成才汇报会、巾帼风采报告会,让先进典型登台发言,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局学习成才标兵吴春红同志从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地震资料处理的生产骨干。她在院巾帼风采报告会上介绍了自己学习成长的体会:“是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是竞争提供了成长的机会。一个人只要把自己个人的奋斗放到集体的事业中去,坚持学习,勇于创新,就能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正是这些榜样的先进事迹,激励了广大职工在竞争和创新中,向着自己更高的目标不断地努力。

        三是围绕企业的目标,树立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将职工个人的利益和命运与企业的利益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既要求企业为职工创造利益,也要求职工为企业创造效益,从而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通过主题教育的形式,描绘出江苏油田美好的发展未来,坚定职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引导职工辩证地看待发展的“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鼓励职工开辟新的发展思路。先后组织了技术研讨会、勘探务虚会、经营分析会,让技术人员谈观点,讲思路,出对策,有40多名技术人员登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家提出了“江苏探区求生存,外部新区求发展”的观点,突出抓好新区与老区、深层与浅层、构造油气藏与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出了以叠前偏移为代表的针对复杂构造成像的处理方法、复杂地表的静校正处理方法等5项技术发展思路。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关心油田的发展,解释部的技术人员提出:要解决好每一个地质难题;处理部的技术人员提出:要落实好每一个处理细节。并逐渐认识到,没有油田整体效益的提高就没有个人利益的增长。[nextpage]

        四、和谐共赢管理方式的实施成效

        1、技术创新管理取得了新成效。“十一五”以来,物探院针对苏北盆地油气勘探的难点,以解决生产实际的技术瓶颈为切入点,大力实施科技攻关。在全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共计承担了集团公司级课题11项,局级课题42项,院级65项课题。先后取得了“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准噶尔地区高分辨率地震采集处理方法研究”、“转换波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汉留断裂带复式油气藏成藏及分布规律研究”等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局级科技进步奖30项。形成了以全三维勘探技术、西部高分辨率处理及隐蔽油藏解释技术、转换波勘探技术、小断块油藏解释综合评价技术、低信噪比资料处理技术等为代表的特色技术系列,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圈闭钻研符合率、探井成功率稳步提升,油气产量已由会战初期的0.6万吨上升为目前的170.2万吨,(见下图)为油田探明储量连续十二年超千万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处理、解释工作量及三级储量统计表


     江苏油田1990—2007年钻探成功率对比


    江苏油田原油产量发展态势图[nextpage]

        2、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高速发展技术的同时,物探院加强与各油田、科研院所的合作和交流,先后为华东局、江汉、新疆、青海、玉门、华北、东北、海洋、四川、南方分公司等单位提供了技术服务,应用所具有的山地、丘陵、沙漠、戈壁、平原、水网、湖泊、海洋特色技术,为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成果,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同时在技术服务和交流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的技术系列,创出了品牌, 市场效益不断扩大,自身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

        3、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和谐共赢管理方式的实施,使物探院生产科研、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等不同层次的岗与人、人与人之间建立了以人为本、个性发展的效益评价体系、三级监督管理体系,全院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及协同配合的整体优势得以发挥,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气兴旺、综合发展景气度明显提升。基本实现了人、岗位、企业和谐发展,管理成本下降。